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劉建軍 董佳琦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發表五年來,思政課建設蓬勃發展。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思政課建設指明了方向。思政課建設需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思政課是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就在根據地創辦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積累了豐富經驗。新時期,黨繼承并發揚了這一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承載重要的育人職責,理應受到高度重視。思政課是培養學生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的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他課程要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思政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重要陣地,中央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組織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育部重點教材建設、大幅度調整思政課程設置,使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得以良性互動,暢通了思政課發展渠道。
思政課發展環境和整體生態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學校思政課建設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更加鮮明,思政課教師樂教善教、潛心育人的信心底氣更足,廣大青少年學生“四個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奮發昂揚,思政課發展環境和整體生態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一是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思政課發展。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等基金項目均設立思政專項;全國、各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均設立思政賽道;教育部等十部門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引導下,中國人民大學也構建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等,為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二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趨于完善。2020年,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2022年,教育部在全國部署設立32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大中小學思政課集體備課、同課異構、論壇座談等活動陸續開展。三是近年來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各地區各部門各學校要努力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在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上下足功夫。據統計,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已增至14.5萬人,專職教師超過11萬人。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博士報考熱度持續高漲……思政課“邊緣化”窘境得到極大扭轉,如今的思政課跳出固定形式,逐漸“活起來”“火起來”,努力成為廣受學生喜愛的“網紅課”。
構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構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中國實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指引。“構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的要求,指明了新時代新征程思政課建設的根本方向,對高校思政課建設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導意義。既要做好橫向構建,即同一學段內各門思政課程的協同發展;也要做好縱向構建,即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全面推進。高校思政課是學校思政課的高級學段,在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一體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輻射作用。大學階段的思政課教育教學具有突出的政治性、理論性、學理性,集中體現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形態。要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為核心課程,進一步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高校思政課程體系。在“05方案”(即《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課程體系基礎上,圍繞核心課程設計和完善新的課程體系,以體現新時代新征程的新要求。要集中全國最強力量,編寫各門課程新教材,形成與新的課程體系相適應的教材體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教育教學,形成與新的課程教材體系相適應的教學體系。
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所謂內涵式發展,即以事物的內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強調結構優化、質量提高、實力增強。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聚焦思政課的內部要素,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等方面著手,針對不同學段、不同課程有的放矢,提升思政課建設的質量與效益。2020年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為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有益參照。課程目標應遵照循序漸進原則,在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法治意識、文化修養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小學重在培養情感,初中重在思想基礎,高中重在政治素養,大學重在使命擔當。課程內容重在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小學以生活為基礎,初中以體驗為基礎,高中以認知為基礎,高校根據不同類型學校和不同層次人才培養要求,進一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方式上,廣泛應用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研討式教學法、問題鏈教學法等,充分調動思政課氣氛,增強思政課的互動性。對于思政課師生的評價更加多元立體,讓學生在過程性評價的引導下主動學習,讓思政課教師在綜合性評價的引導下更加注重育人。
以發展成就和文化底蘊為支撐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系與血脈,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共同理念、精神追求與核心價值。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鍛造的光耀千秋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文化載體。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孕育的寶貴結晶,對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引領作用。這些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為思政課提供了深厚力量。如何利用好中華文化廣博深厚的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這些資源就是我們講好道理的底氣。講好道理并非易事,要處理好講道理的三重境界。首先,要把道理講深。思政課的道理,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道理、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道理等。教師自己首先要深刻理解把握,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學理化,以增強吸引力和說服力。其次,要把道理講透。既要有“深”到一定程度的“透”,也要有全面系統的“透”。最后,還要把道理講活。做到深入淺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深刻的道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善于運用生動鮮活的案例把道理講鮮活;還要運用風趣幽默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給學生以愉悅的課堂體驗。
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回答了“為誰培養人”,而“怎樣培養人”則要做到自覺遵循三大規律。一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思政課要因材施教,充分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二要遵循時代發展規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破浪前行,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此時代背景下成長的學生,一方面具有天然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也是我們能夠辦好思政課的信心來源;另一方面擁有國際視野,能夠辯證地看待中西方國家的發展。三要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要解決好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時代課題,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源源不斷地培養大批優秀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除了專業技術才能,更要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真正擔當起民族復興重任,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劉建軍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董佳琦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來源:《政工師指南》2024年第3期
|